mongodb mysql redis的区别和使用场景

  • mysql是关系型数据库,支持事物
  • mongodb,redis非关系型数据库,不支持事物
  • mysql,mongodb,redis的使用根据如何方便进行选择
    • 希望速度快的时候,选择mongodb或者是redis
    • 数据量过大的时候,选择频繁使用的数据存入redis,其他的存入mongodb
    • mongodb不用提前建表建数据库,使用方便,字段数量不确定的时候使用mongodb
    • 后续需要用到数据之间的关系,此时考虑mysql

爬虫数据去重,实现增量式爬虫

  • 使用数据库建立关键字段(一个或者多个)建立索引进行去重

  • 根据url地址进行去重

    • 使用场景:
      • url地址对应的数据不会变的情况,url地址能够唯一判别一个条数据的情况
    • 思路
      • url存在redis中
      • 拿到url地址,判断url在redis的url的集合中是够存在
      • 存在:说明url已经被请求过,不再请求
      • 不存在:url地址没有被请求过,请求,把该url存入redis的集合中
    • 布隆过滤器
      • 使用多个加密算法加密url地址,得到多个值
      • 往对应值的位置把结果设置为1
      • 新来一个url地址,一样通过加密算法生成多个值
      • 如果对应位置的值全为1,说明这个url地址已经抓过
      • 否则没有抓过,就把对应位置的值设置为1
  • 根据数据本省进行去重

    • 选择特定的字段,使用加密算法(md5,sha1)讲字段进行假面,生成字符串,存入redis的集合中
    • 后续新来一条数据,同样的方法进行加密,如果得到的字符串在redis中存在,说明数据存在,对数据进行更新,否则说明数据不存在,直接插入

request对象什么时候入队

  • dont_filter = True ,构造请求的时候,把dont_filter置为True,该url会被反复抓取(url地址对应的内容会更新的情况)
  • 一个全新的url地址被抓到的时候,构造request请求
  • url地址在start_urls中的时候,会入队,不管之前是否请求过
    • 构造start_url地址的请求时候,dont_filter = True
1
2
3
4
5
6
7
8
9
def enqueue_request(self, request):
if not request.dont_filter and self.df.request_seen(request):
# dont_filter=False Ture True request指纹已经存在 #不会入队
# dont_filter=False Ture False request指纹已经存在 全新的url #会入队
# dont_filter=Ture False #会入队
self.df.log(request, self.spider)
return False
self.queue.push(request) #入队
return True

scrapy_redis去重方法

  • 使用sha1加密request得到指纹
  • 把指纹存在redis的集合中
  • 下一次新来一个request,同样的方式生成指纹,判断指纹是否存在reids的集合中

生成指纹

1
2
3
4
5
fp = hashlib.sha1()
fp.update(to_bytes(request.method)) #请求方法
fp.update(to_bytes(canonicalize_url(request.url))) #url
fp.update(request.body or b'') #请求体
return fp.hexdigest()

判断数据是否存在redis的集合中,不存在插入

1
2
added = self.server.sadd(self.key, fp)
return added != 0